先是恒安标准、泰康养老增资获批或在增资路上,而后太平养老、国民养老也在增资扩股项目中纷纷引入外资股东。前不久,大家保险集团旗下大家养老100%股权拟转让的消息,也引起业界热议。
此外,不少养老险公司年内还做出了新的人事布阵,如泰康养老、人保养老、新华养老等。一时间,曾经低调已久的养老险公司似乎开始活跃起来,而养老险公司动作频出的背后,实则也折射出该类机构渴望转型求变、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迫切心境。
熟悉保险行业的人都知道,近几年养老险公司在监管新政下迎来了一波不小的业务调整。
先是2021年底下发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监管原则上不再允许养老保险机构经营保险资管业务,并要求持续压降清理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原则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清理。
紧接着,2023年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又印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明确了养老险公司的发展方向,要求养老险公司应主要经营与养老相关的业务,不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同时,将业务经营范围中的“健康保险”修改为“长期健康保险”,禁止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当然,监管也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期,对养老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自《暂行办法》印发之日起三年内完成业务范围变更。
一系列监管规范下,剥离非主营业务、回归养老主业成为各家养老险公司的必经之路,加速拓展养老业务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7月初,国寿养老官微披露,截至5月底,国寿养老北京市分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三家省级机构的管理资产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大关。国寿养老在相关消息中特别提及,管理资产规模是反映金融机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重要参考。目前,国寿养老管理资产总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
一向低调的养老险公司主动造势、秀肌肉,或显示出该类险企在经营思路上更加市场化。除了国寿养老外,泰康养老的总资产规模也迎来新突破。前不久泰康养老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泰康养老总资产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行业第一家资产规模超千亿的养老保险公司盛世777国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还有不少养老险公司密集发布养老险新品,如首批获得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机构之一的国寿养老,推出了“国寿安心乐享”商业养老金产品,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0余个城市进行推广;国民养老近期推出了面向全国的线上化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国民职工之家养老年金保险”(互联网专属);今年5月,大家养老推出了“大家养老鑫享久久养老年金保险”,该产品将投保年龄拓宽到80周岁,覆盖中青年及银发群体,免健康告知,客户适用性更广泛。
在丰富养老险产品供给的同时,部分养老险公司为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还在加速匹配多元化的康养服务,如太平养老特别推出“养护”项目,借助集团的康养生态资源,为客户提供品质化的养老生活方式。近日,太平养老还与上海莱佛士医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上海莱佛士医院正式成为太平养老“养护”项目定点合作医疗机构;大家养老除了开发安全稳健、锁定保障的养老年金险产品外,也匹配了“大家的家”品牌化的自营养老社区权益服务体系。
养老险公司寻求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想要从过去多年依赖的个人理财类业务、短期健康险业务向长期型养老业务转型,无疑需要提升资本金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毕竟养老保险产品事关老百姓的养老“钱袋子”。
上述《暂行办法》就指出,养老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年金保险、人寿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保险资金运用以及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养老险公司若想经营前两项业务,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而要想同时经营前三项业务,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亿元。
因此,可以看出,为了更好推动业务转型,近两年来,多家养老险公司启动增资或计划增资。如今年2月,恒安标准养老获批增加注册资本金,从此前的2亿元增加至4亿元。据悉,恒安标准养老已确立了“专业、聚焦、数字化”的战略发展路径。完成增资后,该公司将持续推进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积极争取个人养老金等业务资格。
还有泰康养老,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与偿付能力的需要,今年4月,泰康养老发布增资公告称,泰康保险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资20亿元,若此次增资落地,泰康养老的注册资本将升至9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泰康养老刚刚进行过一次增资,增资额为10亿元,注册资本由60亿元变更为70亿元。
除了现有股东支持增资外,还有养老险公司通过推动增资扩股来提升资本金实力。今年4月份,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国民养老挂牌增资扩股项目,计划征集1家投资方,拟新增注册资本2.28亿元,补充公司一级核心资本,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2023年9月,太平养老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增资扩股项目,拟募资金额不低于10.75亿元。
颇具看点的是,上述两家养老险公司的增资引战项目不仅皆在年内迎来实质进展,引入的新股东也是在养老金、养老保障领域经验颇丰的外资机构。
分别来看,今年6月,国民养老发布公告称,拟发行新股227551020股,对应拟新增注册资本约2.28亿元,本次新发行的股份全部由新增股东安联投资有限公司认购。
对于此次引进战略投资人,国民养老表示,与安联集团的深度合作将为公司带来国际视野与专业经验。安联集团及安联投资在全球养老金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国民养老将充分研究借鉴其在养老金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养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百姓提供更加普惠性、多元化、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安联投资的增资入股有助于国民养老进一步促进股东结构及治理机制提升,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夯实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础。
再来看同样获得外资机构青睐的太平养老,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20日中国太平与比利时富杰集团在香港举行签约仪式,富杰拟向太平养老投资10.75亿元,获得太平养老10%的股权,双方在中国养老金融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据悉,比利时富杰集团拥有20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正积极拓展欧洲和亚洲保险市场,尤其是在欧洲市场积极发展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拥有丰富的养老资金管理经验。签约仪式上,中国太平董事长王思东表示,这次双方合作,将充分发挥富杰集团在养老金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推动太平养老全方位创新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平养老、国民养老的战投合作中,两家均提到了外资股东在养老金方面的先进经验,这或许也是未来两家养老险公司创新突破的关键方向。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养老险公司对外资机构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目前国内专业养老险公司仅有10家,具有一定的牌照稀缺优势;另一方面,银发经济浪潮下,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中,养老金融也位列其中,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实,除了增资引战外,养老险公司加速转型的另一个显著动作还有人事调整,今年以来多家养老险公司发生或传出高管变更的消息。
如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核准才智伟担任人保养老董事、董事长职务。才智伟现任人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兼任人保资产副董事长、人保资本董事长、人保投资控股董事长,华夏银行董事。
另外,今年2月,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陈东升获批担任泰康养老董事长,陈东升亲自挂帅掌舵,足见对泰康养老的重视。
不过,从各家养老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上看,随着非主营业务剥离以及存量业务规模的压降,叠加资产端投资业绩下滑,不少养老险公司正面临盈利难题。
如近期公开挂牌转让100%股权的大家养老,在转型过程中,近两年尚处于亏损状态,这也并非个例。另有多家养老险公司也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亏损额从数百万到十多亿不等。
盈利挑战也从侧面反映出,接下来养老险公司亟须围绕养老主业探索出新的增长路径。在业内人士看来,养老险公司将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业务调整,其一是发力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业务,特别是推动企业年金有效扩面;另一方面是深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如发展商业养老金业务、个人养老金业务、创新开发商业养老险产品,并辅以多样化的康养服务内容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平安养老险就主要转向做年金业务;国民养老重点发力第三支柱保险;国寿养老向“年金+保险”转型,并发力商业养老金业务;泰康养老则深耕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职业年金受托管理业务,同时专设个人养老金部,加速推动第三支柱体系建设;而长江养老险则转型为保险资管公司。
针对年金业务的开拓空间,此前,平安养老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在一场研讨会上曾表示,当前,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同时,国家持续推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会为企业年金未来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此外,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受托管理上具有较强优势的泰康养老,则探索通过职域服务这一创新模式开拓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业务。
据泰康养老个人养老金部总经理张弛在2024企业家江夏行养老金融分享会上介绍,泰康养老已经在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一年,覆盖了30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养老金客户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对接养老社区,也开辟了幸福有约客户的来源渠道。
他指出,泰康养老采取了B2B2C的职域服务模式推广第三支柱。第二支柱是单位组织和筹资、职工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少了单位筹资这一环。而泰康养老通过服务发现,职工对单位有天然的信任感,所以对第三支柱的推广补上“单位组织”这一环。
如上不难看出,正在回归养老主业的养老险公司正在加速转型,压降剥离非主营业务的同时,在增资、引战、人事调整、业务开拓等方面多方布局,这也构成了当下养老险公司的转型画像。不过,转型路上的阵痛在所难免,未来养老险公司想要蹚出新的增长路径,还需在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创新上下硬功夫,走专业化、差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