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家养老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10家养老险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也浮出水面。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上半年,平安养老、国寿养老、国民养老、人保养老、太平养老5家养老险公司实现盈利;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及新华养老则面临亏损困境。
养老险公司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2023年底,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了《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养老险公司回归养老主业,明确养老险公司只能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年金险、人寿险,长期健康与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4类业务,并设置了三年的过渡期。这也就意味着,曾经为商业养老险公司贡献大量保费收入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将被“出清”。
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来看,剥离短期健康险业务无疑将对部分养老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造成显著影响;但长远来看,此举实则是将养老险公司的业务定位于“养老”核心,推动其更好参与和服务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自2004年首家养老险公司平安养老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批准成立了10家养老险公司。除了上述9家外,长江养老参照保险资管公司管理。
在10家养老险公司中,太平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7家公司既负责养老金的托管服务,又积极拓展保险业务;国寿养老、人保养老及长江养老则专注于养老金托管领域,未涉足保险业务,并未产生保费收入。
在保费业务收入上,除了泰康养老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之外,其他有可比数据的养老险公司均实现正增长。从保费规模来看,泰康养老以142.07亿元的成绩领跑;平安养老紧随其后,保费收入达到106.53亿元;太平养老、国民养老和大家养老分列第三至第五位,保费收入分别为48.08亿元、25.2亿元和11.8亿元。
相比之下,新华养老与恒安标准养老的保险业务规模较小,分别实现保费收入0.12亿元和0.07亿元。
从盈利状况来看,养老险公司上半年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5家盈利、4家亏损。具体来看,平安养老以净利润12.67亿元位居榜首,但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2亿元;国寿养老紧随其后,实现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幅为32.81%;仅成立两年多的国民养老表现亮眼,实现净利润2.55亿元;人保养老、太平养老分别实现净利润1.16亿元、0.3亿元。
相比之下,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及新华养老则面临亏损困境。上半年,泰康养老亏损14.76亿元;大家养老亏损1.98亿元;恒安标准养老与新华养老亏损较少,分别为-0.10亿元和-0.05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养老险公司出现盈亏差异或与其业务调整有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承保端来看,《办法》对健康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养老险公司影响较大。有数据显示,《办法》发布以前,有的养老险公司保费收入中健康险贡献高达七成。剥离短期健康险业务,无疑会造成这些养老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度下滑。
资本市场的波动也导致养老险公司净利润下降。纵观几家养老险公司投资收益情况,上半年,仅国民养老投资收益率超过2%,为2.8%;新华养老、国寿养老、恒安标准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57%、1.38%、0.74%、0.64%、0.64%。
根据《办法》,养老险公司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应当自《办法》印发之日起三年内完成业务范围变更。
“《办法》的出台,弥补了养老保险公司缺乏专门监管规定的制度短板,长期来看,有利于规范养老保险公司经营行为,引导养老保险公司聚焦主业,助力我国养老金融创新发展。”王国军表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短期内会出现净利润承压,但也迫使其去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养老险公司已经在进行业务调整。复旦大学发布的《“以退为进”:惠民保产品研究与观察——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的分析》显示,《办法》发布后,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等养老险公司纷纷停售了单独承保的惠民保项目,并退出了共同承保的惠民保项目。
除了剥离非养老相关业务外,不少养老险公司选择发力商业养老金业务。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盛世777国际,目前,共有4家养老险公司参与了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6家参与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其中,国寿养老上半年商业养老金销售达154.02亿元。据国寿养老披露,该公司报告期内前5大产品均为商业养老金产品,收入分别为25.7亿元、17.93亿元、5.3亿元、0.89亿元与94万元。
业内人士称,在我国进一步促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政策推动下,无论是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业务还是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都少不了养老险公司的积极参与。
人事调整方面,今年以来,泰康养老、人保养老、恒安标准养老、新华养老、国寿养老5家养老险公司相继“换帅”。
增资补血方面,今年7月,泰康养老获批增资20亿元,全部由其股东泰康保险集团认购,注册资本增至90亿元;恒安标准养老今年2月获批增资2亿元,由其股东恒安标准人寿认购,注册资本增至4亿元。太平养老、国民养老引入了外资股东。
业内人士分析称,养老险公司密集进行调整,或是因为《办法》倒逼其加快推进业务和战略调整。一方面,公司任命新的掌舵人有助于高管团队结构优化、业务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外资股东在养老保障服务方面具备一些先进经验。比如,对于引入安联投资成为战略投资者,国民养老回应称,安联集团及安联投资在全球养老金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将充分研究借鉴其在风险管理、养老金产品设计、资产配置、养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加普惠性、多元化、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第三支柱市场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尽管当前养老险公司进入了转型阵痛期,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养老险行业前景光明,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下一步,养老险公司应聚焦养老主业,围绕特定场景和渠道深入发展,专注于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近日,多家养老险公司负责人透露了发展方向。国寿养老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下半年,将巩固年金业务“头雁”地位,保持商业养老金业务勇立潮头的态势,挖掘基本养老金业务新增长点。国民养老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表示,公司将发展年金保险、长期寿险、商业养老金等多元产品体系,以满足群众的养老金融需求。泰康养老总裁薛振斌表示,泰康养老将多渠道服务养老筹资,不断丰富企事业职工的医养保障服务供给,全面聚焦养老金融。(记者 李丹琳)